被引排行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分析
李晓青;常敏;许东;方秀才;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国内肠易激综合征(IBS)流行病学调查现状,特别是研究中的不足,以更好地指导今后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国内IBS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进行了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6月在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IBS流行病学调查文献,以"肠易激综合征"和"流行病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3篇有关IBS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章发表在32种期刊杂志,调查范围涉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单个调查的样本量58~16727例,研究人群包括普通人群、特殊人群和IBS患者。72.1%研究采用了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有24项研究应用罗马Ⅱ标准,5项研究联合应用罗马Ⅱ和Manning标准,12项研究应用罗马Ⅲ标准。我国IBS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流行病学研究诸多环节可能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影响IBS发病和患病率的因素包括:心理、饮食、年龄、性别、胃肠道感染史、情绪压力、职业、服药史等。结论在我国,IBS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常敏;张久聪;周琴;孙东辉;汪泳;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导致其早期检出率较低,尤其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1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探讨和分析胃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因素,并进行早期评估和管理,是降低胃癌发病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当前我国胃癌研究者的迫切任务。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的胃癌发病相关流行病学因素作一概述。
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4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少鑫;浦江;刘超群;李超;闫志辉;崔立红;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4(IL-4)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UC小鼠模型,病理学鉴定结肠炎症组织及正常组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不同炎症组织中TNF-α、IL-6和IL-4的mRNA水平。临床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62例UC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4的水平,分析炎症因子与结肠炎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UC动物模型中,结肠炎症组织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IL-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UC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UC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抑炎因子IL-4的表达失衡与UC的病情进展相关,对UC的诊断和临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李宁宁;方秀才;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感染、精神心理等有关。脑-肠轴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引起普遍关注,上述的发病因素均可整合到脑-肠互动框架中进行阐述,脑-肠轴成为研究IBS发病机制的切入点。本文从脑-肠轴的概念、作用机制、脑-肠轴功能异常与IBS发病、靶向治疗等方面对脑-肠轴在IBS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
房静远;<正>共识意见起草专家:房静远、郑树、姜泊、来茂德、房殿春、韩英、盛剑秋、李景南入会参与共识意见讨论并投票的专家(按专家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卜小乐,迟宝荣,陈东风,陈洁,陈旻湖,陈其奎,陈卫昌,陈晓宇,陈萦晅,丁士刚,段丽萍,冯缨,房殿
广州市居民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
尉秀清,陈旻湖目的 探讨广州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居民 2 892人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问卷普通内科及消化专科门诊连续病例依次为 10 0 6例、495例。结果 广州市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为 3 0 %。普通内科门诊及消化专科门诊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5 4%和 4 8%。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 ,男女比例为 1∶1 6 4。随着年龄的增长 ,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升高。社区人群中功能性便秘的就诊率为 17 6 % ,男女妩显著性差异。结论 广州市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低于国外报道水平
胆汁酸代谢及相关进展
张久聪;聂青和;胆汁酸在肝脏由胆固醇合成,是机体类固醇物质的主要清除途径,胆汁酸代谢在维持机体的胆固醇稳态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胆汁酸合成的机制、生理功能、肝肠循环、胆汁酸障碍相关疾病及胆汁酸合成的调节等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