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胆汁酸代谢及相关进展
张久聪;聂青和;胆汁酸在肝脏由胆固醇合成,是机体类固醇物质的主要清除途径,胆汁酸代谢在维持机体的胆固醇稳态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胆汁酸合成的机制、生理功能、肝肠循环、胆汁酸障碍相关疾病及胆汁酸合成的调节等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分析
李晓青;常敏;许东;方秀才;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国内肠易激综合征(IBS)流行病学调查现状,特别是研究中的不足,以更好地指导今后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国内IBS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进行了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6月在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IBS流行病学调查文献,以"肠易激综合征"和"流行病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3篇有关IBS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章发表在32种期刊杂志,调查范围涉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单个调查的样本量58~16727例,研究人群包括普通人群、特殊人群和IBS患者。72.1%研究采用了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有24项研究应用罗马Ⅱ标准,5项研究联合应用罗马Ⅱ和Manning标准,12项研究应用罗马Ⅲ标准。我国IBS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流行病学研究诸多环节可能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影响IBS发病和患病率的因素包括:心理、饮食、年龄、性别、胃肠道感染史、情绪压力、职业、服药史等。结论在我国,IBS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鲍璐璐;崔立红;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免疫及炎症机制中发挥作用。现已证实该通路的激活可导致多种疾病,其中肠易激综合征(IBS)在消化系统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分子机制的研究中,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IBS尤其是IBS-D肠道低度炎症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本文将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罗马Ⅳ功能性肠病诊断标准的修改对我国的影响
方秀才;罗马Ⅳ强调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FBD)是一组具有相同病理生理机制的连续症状谱,这种概念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FBDs中普遍存在的重叠和转换现象。罗马Ⅳ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删去了"腹部不适",调整了功能性腹泻等疾病的诊断频度阈值,提出功能性腹胀和腹部膨胀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各种特异性FBD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国人FBD的临床表现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罗马Ⅳ诊断标准。
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4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少鑫;浦江;刘超群;李超;闫志辉;崔立红;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4(IL-4)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UC小鼠模型,病理学鉴定结肠炎症组织及正常组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不同炎症组织中TNF-α、IL-6和IL-4的mRNA水平。临床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62例UC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4的水平,分析炎症因子与结肠炎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UC动物模型中,结肠炎症组织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IL-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UC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UC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抑炎因子IL-4的表达失衡与UC的病情进展相关,对UC的诊断和临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常敏;张久聪;周琴;孙东辉;汪泳;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导致其早期检出率较低,尤其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1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探讨和分析胃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因素,并进行早期评估和管理,是降低胃癌发病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当前我国胃癌研究者的迫切任务。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的胃癌发病相关流行病学因素作一概述。
肠肝轴的现代概念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王全楚;步子恒;李青上;目前研究发现肝脏疾病与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引起肝脏疾病发病的众多因素之中,肠道菌群起着重要作用,它能诱导脂肪变性、炎症及肝纤维化。本文探讨了肠肝轴与肝脏疾病的关系,通过总结目前最新的证据,从肝肠轴的角度为临床寻找一些可能的治疗策略。
乙肝防治指南在我国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思考
丁叶舟;王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世界范围内最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近年来乙肝防控效果显著。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乙肝防治指南,促进了乙肝的筛查、预防和抗病毒治疗的规范化;其临床应用成果也加速了新型抗乙肝方案和药物的研发,使患者获益,并最终实现消除乙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