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十九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病学术大会》
暨《第七/八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大会》成功召开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全科医学科刘芳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滕贵根撰稿)
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北京医学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胃肠生态及幽门螺杆菌分会共同举办的《第十八/十九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第七/八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大会》于2024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举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幽门螺杆菌公益项目”揭牌仪式,本会后将开展幽门螺杆菌公益项目系列全国巡讲。在胡伏莲教授和张学智教授的主持下,启动《中国幽门螺杆菌中西医整合治疗相关“病-证”共识》第二版的发布,共识新增“大剂量二联”的认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踩刹车”的机制;“难治性HP感染”的定义;“整体治疗”引入“态靶辨证”。
主题演讲中,樊代明院士围绕“反向思维与整合医学”提出“十大主张”和“十大思维”。陈烨教授指出益生菌能够降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副作用,提高部分方案的根除成功率。郜恒骏教授介绍幽门螺杆菌精准诊疗的研究进展及“个性化治疗”的具体方法。杨志平教授指出通过建立医疗大数据库开展上市后研究工作,最终实现企业、医生、患者三方共同获益。段丽萍教授的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呈负相关,并从胃酸分泌的生理机制、微生态改变方面进行病因分析。
专题会议中,孟凡冬教授介绍铋剂的药代动力学基础研究。高文教授汇报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含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胃铋镁四联14天疗法作为一线治疗可获得与传统铋剂四联相似的疗效;含荆花胃康的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将抗生素使用时间从14天缩短至10天,但中药不能完全替代铋剂的根除效果。成虹教授回顾二联疗法的应用历史,并讨论二联疗法的剂量、疗程、安全性等问题。王刚石教授探索锌制剂对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机制,结合临床研究提出锌制剂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张学智教授从中医角度介绍了胃脘痛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幽门螺杆菌胃炎中医症候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中药解决方案,强调中药对抗细菌耐药性、调整内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青年新睿论文报告中,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的青年医生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涵盖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从“类器官”微观层面,到中部、东北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数据分析的宏观层面;从物理银离子治疗,到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有帽壮息肉病与HP治疗的个案分析,老年人使用大剂量二联方案的队列分析,还有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RCT研究;有内镜实战——阑尾口及周围病变的内镜下超级微创治疗,有临床实践——糖尿病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讨论,也有中医疗效评价的理论创新——“异病同治”方法学探索。新睿论文报告内容将陆续在杂志发表。
胡伏莲教授在闭幕式上总结了大会内容,并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疾病的研究任重道远,鼓励大家尤其青年人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提高人民的医疗水平而不懈奋斗。